历史沿革
信息来源:政府办 发布日期:2018-01-10 编辑:网站管理员4 点击:
次
托里一词源于蒙古语,意为“镜泉”。因城中有一旺泉,泉水清洌甘美,远望犹如明镜,故而得名。



托里县自古地处西域,秦汉时期,县境属匈奴、塞种、乌孙等诸多民族的游牧之地。西汉时期属西域都护府。东汉时期,汉将窦先大破匈奴,鲜卑族转据其地,县境属鲜卑政权的牧场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先后属柔然族政权和突厥汗国。隋时属西突厥汗国。






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),唐置瑶池都督府,隶于安西都护府,托里受其管辖。西辽延庆元年(1124),耶律大石在叶密立称帝,建元延庆,托里区域属西辽统辖。蒙古太祖二十一年(1227),托里属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封地。明万历三十五年(1607),托里属土尔扈特部游牧地。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),托里受伊犁将军府管辖。民国7年(1918)年,托里属额敏县辖地。民国34年(1945),属“三区”革命政府塔城专员公署额敏县管辖。民国38年(1949)4月30日,从额敏县析出成立克烈半县,属“三区”革命政府塔城专署。县人民政府设在磨房(今托里镇)。1950年7月,克烈半县改称克烈中心区,隶于塔城专区。1952年10月,撤销克烈中心区,成立托里县。中国共产党托里县委员会、托里县人民政府成立。1954年9月,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,托里县隶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专区。1956年4月1日,托里县人民政府改称为县人民委员会。1970年3月26日,成立托里县革命委员会。1981年7月,撤销托里县革命委员会,恢复托里县人民政府。


|